——文新报业青年在公众参与馆展演侧记
来源:文汇报"世博服务"版 日期:2010年5月11日 唐朝的霓裳羽衣、宋朝的襦衣褙子、明朝的凤冠霞帔、清朝的滚镶旗装……昨天下午两点,世博园区公众参与馆“秀•空间”60平方米的舞台上骤然出现身着千姿百态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姑娘小伙时,近百位游客停下脚步,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这是杨贵妃吗?”“这是靖哥哥吗?”“这是唐伯虎吗?”……台下轻松愉悦的猜疑炸开了锅,甚至有人指着一位胖胖的“演员”打趣地问道:“这是鳌拜吗?” 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团委承办的这场活动,旨在表现“中国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的交融”主题。其中包括中华历代服饰展示、立体剪裁等多个组合节目,配合中华历代文化知识讲解,时长1小时,5月10日至12日连续三天在公众参与馆展演。 这场展演,“秀”出了媒体人的文化创意与世博热忱。民族服饰展演部分,近20位“演员”皆由文新报业的团员青年担纲。他们分别来自文汇报、新民晚报、集团排版中心等,其中不乏一线采编人员;他们在繁忙工作之余挤出六七次长达半天的排练时间;他们昨天8点不到就赶赴演出场地,彩排、化妆,一天要完成5场表演,每人每场平均要换上两套服装。媒体青年们的举手投足、舞蹈姿态也许并不那么专业,不过绽放在游客脸上的笑容说明了一切,“我们大家的世博会”不正需要平凡人的参与吗? 到了现代服饰展演,文新报业集团团委特邀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的同学即兴表演“立体剪裁”秀。一件传统样式的旗袍,如何才能演绎出摇滚的感觉?只见表演者在旗袍领口、袖口别上几根铆钉,为模特戴上金属珠链,再咔咔几下剪出裙边不拘一格的破损效果,时尚的感觉一下子倾泻而出。 台上的精彩仍在继续,舞台一侧的案台上,一位刚刚展演过“胡服骑射”、“弯弓射大雕”的文汇报“演员”换上一袭素净的唐装现场挥毫泼墨,为游客在古典扇面上题写起世博寄语来。楷书、篆书、隶书……“相聚世博”、“世博你好”、“上海欢迎你”……无不体现出媒体人对世博、对游客的美好期许。 本报见习记者 范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