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专家里昂纳勒•胡多的“五一”长假
昨天一早,长假中的上海还没醒来,32岁的法国人里昂纳勒•胡多就骑着他的“老坦克”出了新福康里的弄口。以往,这位巴黎首屈一指的服装制作专家,通常会作为“御用”服装制作师出现在现任CD首席设计师JohnGalliano的工作室,法国国家歌剧院的服装间,或是麦当娜、凯莉•米洛等明星身边。 胡多酷爱旅行,留恋加勒比海风捎来的灵感,7个月前,他却从成为大师的道路上拐了个弯,来到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当起了老师,“更新”自己的时装生涯。让他得意的是,在中国,他所教的专业独一无二。 长假里,胡多正为学生们的服装秀忙碌,记者得以走进了他的课堂,看看一名优秀的制模高手,应该什么样? 手,努力工作 这是他说得最流利的一句中文。教室里,缝纫机、工作台一字排开,16名学生有的拿着坯布在塑胶模特身上比划,有的铺开正式面料,比照着画好样的坯布开始剪裁。只要听见有学生说“碰见了大麻烦”,胡多就走过来亲手示范。Lily的礼服就要完工,胸前的“X”形交叉却怎么做也不贴身,胡多的“火眼金睛”一下就找到了让小姑娘急红了脸的毛病。“哦,你的面料有拉伸性,所以斜裁时才会走样,喏,在这儿加块粘合衬试试!” 眼,寻找“master” 眼前,一件件晚礼服从这批几个月前的美术“门外汉”手中雏形初现。胡多说,从在塑胶模特身上拉结构线、画样,到裁剪、缝纫,从一步裙到裤子,教授具体操作过程难度并不大。而他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从私人珍藏里找出些图片,训练学生对服装品质的鉴赏能力。裙摆该多大、腰线该多高,对结构的感觉才是一名合格制版师最珍贵的禀赋。 “一定要找到你的master!”在英语里,“master”有“大师、主人”的意思,他告诉记者,他的“master”是宣布“退休”的法国服装大师伊芙•圣洛朗,显现出一种简洁、优雅的法国式浪漫。因此,他反对学生们在服装的基本结构上进行过多的修饰和堆砌,崇尚线条本身的流畅,他说,“那才是性感”。 心,别忘了自己 在胡多眼中,刚刚学了几个月就能举办服装秀,中国学生完成的是法国专业学校都很少完成的任务。刚下飞机时,上海的繁华让他大吃一惊,如今,传统的中式按摩、好吃的松鼠鳜鱼已经成了他断不了的“瘾”。 胡多要求学生们为即将到来的服装秀设计一套旗袍,就是要提醒身处文化古国的学生们“别忘了你自己”。“制版”是影响服装最终表现效果的关键环节,但由于是个讲究手脑配合的“体力活”,愿意吃这个苦的年轻人还不多,“服装制版师”在中国的缺口起码在10万人以上。而胡多相信,自己的学生是最棒的,一定能用自己的作品,体现现代中国的时尚。 相关链接 “服装制版”是让服装从平面的设计图纸上“站起来”的关键环节,可以视作服装在批量生产前的“模型”制作过程,决定了服装舒适与否。一名合格的制版师应该具有良好的空间概念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够根据布料的垂感、质料想象出服装在静态和动态时的结构特征,并最终打出“版样”。 在世界时尚界,时装设计大师通常都有自己的终身制版师。
摘自2004年5月8日《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