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学生,在上海学做“法式时装”
“零距离”接触曾服务于国际一线品牌的设计师、品牌营销专家;未出校门,就有机会来到知名时装企业,开眼界,练技艺;身在教室,使用的却是世界最先进的机器设备……这样一道原汁原味的法式时装教育“大餐”,来自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上大巴黎”)。办学4年多来,上大巴黎以其独到的办学模式为众多学子打开了高层次就业的渠道。
小班教育鼓励个性 上大巴黎的的合作方、法国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MOD'ARTINTERNATIONAL)在法国时装院校中名列前茅,上大巴黎的教学设计、教学计划都与法国总部的对应专业完全同步。法国时装教育倡导“小班化”教学,学院每个班级保持在25人左右,便于师生双向沟通,确保每名同学都有更多实践机会。 跟据中国学生和市场的实际情况,学院实行“增量教育”,每年总课时超过了巴黎总校,全部课程中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超过了9成。一年两次,法国总部会对上大巴黎的教学质量进行为期4至5天的“飞行”检测。
特色专业 瞄准市场 学院现设时装设计/制版以及奢侈品营销与管理两个专业,都是全日制三年本科课程。 时尚不是纸上谈兵,只有动手实践,才能对时装构造有深入了解,使作品真正具有市场价值,一名好的制版师是把设计草图变成服装的关键。我国现有服装企业中,约七成缺少合格额时装制版师。而在在职的制版师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0%。优秀制版师奇缺造成的市场空白,给时装制版专业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奢侈品营销与管理不仅要培养奢侈品“买手”,更要培养这一行的管理者。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采用法国原版教材,完成国际服装发展史、商务谈判技巧、奢侈品营销与管理案例、冲突与危机管理等课程。曾在CD、LV等世界顶级品牌中担任高管的专业人士来校任教,多家国际品牌中国总部愿意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
毕业赴法继续深造 学院外教比例在70%左右,大部分课程采用英语授课。每次新学期开学前,学院都会组织为期一个月的英语强化班,帮助新生熟悉专业的英语教学环境,并藉此机会为新生做英语水平测试,根据其英语程度进行分班,以便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学院除了第一年将为学生配备课程翻译外,特意聘请了来自专业英语教育中心的教师上英语课。 修满两年、成绩合格并有意去法国继续深造的学生,经考核后,可申请第三年在法国完成学业,学院将协助办理相关的留学手续。如在上海完成学业,其课程与法国完全相同。另外,在学生完成本科的学习毕业后可以申请赴法继续深造,通过学院的3+2模式,前往法国经过2年的学习,最终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与学位。
“实战”训练提高能力 在上大巴黎的老师们看来,学设计的学生,除了有天马行空的创作能力,还必须掌握各种先进的电脑设计软件,精通立体裁剪和平面制样,熟悉各种面料特性,拥有全方位的时装设计与制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并善于采集信息并通过效果图清楚美观表达创作意图,有独立组织时装发布会的能力。
因此,学院改变了传统单一科目的考试制度,每逢期末,各科老师会共同商量出一个主题,学生在此主题下进行资料搜集,撰写服装史报告,进行相关设计,并从设计稿中选择一款制作成衣,最后各个任课老师根据其科目的侧重点进行打分。这么做,旨在全方位考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的临场体验。每届学生毕业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毕业秀,专业人士组成社会评审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学院倡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时尚艺术展览和各大时装设计竞赛。每月,学院还会邀请两名业内专家来校为学生开设讲座。学院有多名学生在各大国内外设计比赛中获奖,去年,日本籍学生小野泽丰从3000多名设计人才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获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金奖,这也是上海高校多年未得的好成绩。
校企合作推动就业连续3年,上大巴黎学生就业率都达到了100%,专业对口率达到94%,其中64%的毕业生被著名跨国公司高薪聘请,平均月薪近4000元。100%就业率,奥秘在于紧密的校企合作。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纺织行业分会等专业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学院的教育工作,位于巴黎、上海等城市的多家知名服装企业也成为学院的实践基地。学生从3年级起便有机会到这些企业实习,包括海外实习机会。在学生毕业秀上,很多服装公司和时尚组织都会通过这个完全由学生DIY的秀场来寻觅人才。
学院与具有150多年历史的国际知名缝纫设备生产企业美国胜家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将企业研发人员请进教室,另一方面也组织学生到企业的实验中心学习最新技术。 学院网站




|